
<<星島日報>>:「入面好多料都好牽強......」
<<太陽報>>及<<東方日報>>:「語不驚人死不休,擺富商李嘉誠上封面......本來也沒甚麼,壹仔針對誠哥已不是新鮮事情,而且吹水吹到話香港首富之王國沒落,人們正常之反應乃係:有冇咁誇呀?你不如索性話蓋茨王國沒落啦......這次唱衰和黃,背後應有用心不良之目的......顯示有關報道缺乏投資常識,或是蓄意誤導讀者......」
三份報章都說,我們不應以市值來衡量電訊公司。既然投資者會說匯豐市值一萬五千億元、國壽市值二千五萬億元,為什麼單單3意大利,便要用另一標準、要談論企業價值?
所謂企業價值,就是將市值加上淨負債,難道負債愈高的電訊公司就愈值錢?如果3意大利有心上市,便應該接受現實,它頂多是一間價值五十億歐羅並揹上五十六億歐羅債項的公司。
3意大利負債高達五十六億歐羅,在其於意大利的初步招股文件中,是白紙黑字的數據;3意大利開始被銀行追數,更是當地消費者團體及傳媒揭露的事實。和黃因3G而舉債三千多億元,但手頭現金僅千多億元,加上八成四是浮息債;息口上升, 對其有負面影響,是邏輯推論。李超人若非手緊,又何須在歐洲電訊市場吹極淡風時,「低價」出售股權?
至於說3G虧損嚴重,更是擺在眼前。如果有認真看研究過和黃的業績,甚至閱讀過信報孔少林及方卓如的分析,便不難知道單是O五年上半年,3G虧損達二百億元,把所有其他業務的盈利全倒進大海。任憑赫斯基石油如何賺錢、港口業務如何增長,都補救不了。
和黃如何將本來虧損嚴重的實況遮掩?同輩中不乏會計專才,對負商譽、遞延稅項、物業重估及特殊盈利等會計藝術手法,應比我了解更深。<<星島>>硬說和黃的會計處理方法審慎,已經是顛倒是非黑白了。
捫心自問,這篇報導,已交足功課。有沒有嘩眾取寵?頂多可以說標題比較誇張,皆因爛船都有三斤釘,腰纏萬貫的李超人,總不會淪落街頭乞食。不過,「沒落」亦有走下陂、今不如昔之意,則和黃的走勢又確實正在向下。
<<東方>>又質疑這篇文章是肥佬黎的指令,背後與大鱷聯手唱衰香港、推低大市。對此無中生有的陰謀論,我倒要為肥佬黎呼冤。這篇文章,只是源起3意大利上市失敗;由構思到採訪,他都沒有參與其中;極其量只是吩咐過我要多請教分析員及會計師,及拍板定標題。
其實,堂堂一個首富,如果理直氣壯,又何須出動傳媒作打手?起碼至今,我都未收到律師信。
後記::律師信收到了,為怕影響官司,曾經將此文隱藏了一陣子,但最後誠哥卻沒有真的告上法庭-.- 否則我就有機會成為名記者(說笑-.-)不過,話說回來,同事T卻真的因此文而被相中,成為挖角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