頭條日報面世,am730又蓄勢待發,經濟日報卻選擇這時候上市。我說,是擇錯日子。
分析新股上市,是否值得購入,首先要了解公司上市的原因。一盤賺錢的生意,其實不一定要上市,例如牛津出版社、中原地產、周大福珠寶等等優良企業,均為私人公司。私人公司不受公眾監察、毋須向外界交代,股東可以穩袋所有盈利......好處多的是。
上市一般都為集資籌錢,但無端端伸手問市場討錢,是大股東想骨水套現?是公司不夠資金營運?還是有賺錢大計卻苦無資金?只有抱有第三個出發點的公司IPO,才值得投資者研究應否入股。
經濟日報今次擬發行一億零四百萬股,招股價為一元四角三仙至一元七角,歷史市盈率十九點四倍,市值十二億六千萬元。好了,進入正題,資金有何用?官方答案是:用於擴展現有業務,包括出版兩本消閒雜誌及進軍內地出版市場。公司現有資產,較吸引的是經濟日報;雞肋(或稱豬頭骨),則是電腦雜誌e-zone,及網站etnet(www.etnet.com.hk)。 O二年,公司賺三千八百萬元;O三年沙士,盈利跌至二千六百萬元;去年搏命為上市做盤靚數,盈利衝到六千五百萬元。(毛利5%-10%)
對我來說,此股並不吸引,一來市盈率半點不便宜。號稱行內龍頭的東方報業(18)歷史市盈率不過十四點三倍(日銷三十八萬份);明報(685)十六倍半(日銷九萬四千份);SCMP集團(583)十七點二倍(日銷九萬五千份) 。以市盈率計,經濟日報比同行貴;以銷量計,經濟日報日銷五萬左右。
不是說該報質素不好,只是生意難有高增長,投資吸引力不足。現在各大報章人人自危,深怕遭免費報章淘汰(估計成報應該會死先),為求生存,早晚會下調廣告價格;雖然經濟所受影響理應較少(假設財金人士不吝嗇每日花六元),但投資最怕揀中競爭太劇烈的市場。現在下注傳媒股,風險太高。
更何況十九點四倍市盈率,訂價實在太貴,比匯豐(5)還要貴。我寧願買匯豐、買華能(902)、買中銀(2388)、買交通銀行(3328),市場選擇多的是,天涯何處無芳草?
2 則留言:
I will send your blog to Shek Sir
嘩.....咩咁搞法
發佈留言